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官方网站!|总值班电话:150 9352 7606|投诉电话:0396-7916 169|急救电话:0396-7916 120
新闻中心

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成功救治热射病患者,彰显生命守护力量

2025-07-21
【字体:
手机阅读


      在酷暑难耐的季节,热射病如同潜伏的“杀手”,随时可能夺走人们的生命。近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成功救治了一名热射病患者,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坚守与担当。

一、紧急时刻:热射病患者命悬一线

      7  141600左右,一名 74 岁的男性患者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科。路人发现该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呼之不应唤之不应、呼吸急促、高热、体温高达41℃,皮肤干热无汗,血压下降,情况十分危急。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判断患者为热射病,立即启动重症救治预案。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迅速且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它通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内热量积聚,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生死时速:急诊重症监护室全力抢救

      患者病情危急,时间就是生命!急诊重症监护室迅速展开紧急救治。

      (一)快速降温:与高温赛跑

      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温度较低的抢救室,迅速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将冰袋放置在患者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同时用 4℃生理盐水擦拭全身,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此外,还通过输注冰盐水的方式,从体内快速降低核心温度。在降温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每10分钟测量一次,确保降温效果。

      (二)多器官保护:全方位生命支持

      热射病患者常伴有多个器官功能受损,因此多器官保护至关重要。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和电解质溶液,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血压稳定。同时,给予患者特殊方法气管插管后高流量吸氧,改善氧合功能,防止缺氧性脑损伤。为了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医护人员还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

      (三)精准监测:守护每一秒

      在抢救过程中,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准监测。通过床旁监护仪,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同时,医护人员还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皮肤颜色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每隔 30 分钟,医护人员会为患者抽血化验血气,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 1个半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至 38℃左右,患者仍昏迷状态,生命体征仍不稳定,继续重症监护室治疗。

三、精心护理:助力患者康复

      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给予精心护理。护士们每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同时,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经过72小时奋战老人意识逐渐恢复,各器官功能逐渐恢复,第四天患者神志完全恢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还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经过四天的治疗,体温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康复出院。

四、预防热射病:守护健康,从现在做起

      热射病虽然凶险,但通过科学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热射病的建议:

      (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避免在上午 11点至下午 4 点的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

      (二)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增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每天饮用 2000-2500毫升左右的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脱水症状。

      (三)注意休息和通风

      在高温天气下,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可以使用空调或电扇降温。

      (四)关注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家人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成功救治热射病患者,充分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彰显了生命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高温的考验下,我们不仅要向医护人员致敬,更要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御高温的威胁,守护每一个生命。


泌阳县人民医院急救电话

0396--7916120  


    

         供  稿:急诊重症监护室

           编  辑:宣传科

        (网络图片,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