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别慌,封堵术为心脏 “补漏”—— 一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在人体精妙复杂的构造中,心脏无疑是最为神奇的器官之一。它如同永不疲倦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为全身输送血液,维系着生命的正常运转。然而,有一种隐匿的心脏问题 —— 卵圆孔未闭,可能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近日,我院胸痛中心再次成功开展一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手术全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仅用一个小时便顺利完成。
一、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大约每 4 名成人中就有 1 人患病,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大多数人的卵圆孔在出生后 1 年内会自行闭合,若 3 岁以上幼儿的卵圆孔仍未闭合,就会在心脏的房间隔中部形成一个潜在通道,这便是卵圆孔未闭。由于心脏内血液分流量较小,多数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二、卵圆孔未闭有哪些危害?
卵圆孔未闭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反复偏头痛、斜卧呼吸 - 直立型低氧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冠状动脉正常的心肌梗死以及神经减压病等。特别是当静脉系统的血栓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动脉,堵塞脑血管时,就可能导致 “不明原因脑卒中”,这在年轻患者中尤为常见。
三、卵圆孔未闭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栓治疗,抗凝药(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都属于抗栓治疗药物。
介入治疗:微创介入封堵即经皮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这项技术问世已有 20 余年,是一种成熟、安全且经济的治疗手段。通过使用特制的封堵器阻断分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外科手术:由于创口大、并发症多,目前基本已被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所取代。
四、介入治疗方法如下
从患者大腿根部的股静脉进行穿刺,并放置一根细导管。
细导管沿着血管到达右心房,然后穿过未闭的卵圆孔至左心房。
将特制的封堵器抽成一根直线,沿着细导管送至左心房。
在合适的位置释放封堵器,关闭未闭的卵圆孔,实现解剖闭合,从而根治卵圆孔未闭。
五、术后注意事项
短期护理:穿刺部位需避免剧烈运动 1 周,同时密切观察有无淤血或肿胀。术后需服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3 - 6 个月,以预防血栓形成。
长期随访:术后 1、3、6 个月需复查心脏超声,确认封堵器位置及心功能状况。
生活调整:术后 1 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潜水或高空作业。
综上,卵圆孔未闭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仍需及时诊断与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康业茂主任建议:若出现相关症状,请立即就医,可通过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健康咨询:17838603698/15938000323
泌阳县人民医院急救电话
0396--7916120
供 稿:胸痛中心
编 辑:宣传科
(网络图片,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