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一品”优质护理服务风采展示(三)


一、【神经重症·一科一品】:优质护理,情暖重症
特色一:“小转盘”服务,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神经重症护理团队针对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小转盘,转盘内容涵盖了最常见、最重要的需求(如:疼痛、有痰、喝水、翻身、便盆、冷/热、呼叫家人等),患者可以通过手指指出或简单的点头眨眼来传达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护理人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及时响应,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贴心的关怀,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特色二:改良冰袋,传递温暖,让每一次的物理降温不再“冰冷”
科室将废旧手术衣裁剪成冰袋大小形状,制作成口袋状,开口处予以松紧带调节大小,通过对冰袋进行精心改良,使其在发挥降温功效的同时,能给予患者更多的舒适感,让每一次降温都成为一次“温暖”的呵护。


特色三:“随身听”带来爱的零距离体验
神经重症护理团队引入“随身听”设备,精心录制家属的声音,并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给患者聆听。通过家属的呼唤,助力那些意识模糊的患者早日恢复清醒。

特色四:助眠神器“爱心牌”耳塞和眼罩
重症监护室的噪声显著影响清醒患者的睡眠质量。在疾病、环境、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患者的睡眠呈现高度碎片化。耳塞可以降低患者对环境噪声的感知,与眼罩一起使用,能更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二、【急诊外科·一科一品】:躬耕于细,佑您痊愈
特色一:多样化健康教育,让知识传递更高效
“码”上知晓:制作健康教育二维码。根据科室收治患者的病种制定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二维码,在病区走廊及每个病房张贴,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达到宣教疾病知识的目的。

“视”不可挡:录制健康宣教小视频。让患者及家属通过视频讲解更详细更直观的观看健康科普知识。


“量身”定制:一对一床旁宣教。科室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文化程度、学习意愿及家庭支持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该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计划,在患者床旁,采用“讲解—演示—反问—再指导”的模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特色二:自制冰袋固定袋,小创新解决大问题
骨折后早期进行高效的冰敷能够消肿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普通冰袋存在冰块坚硬、接触面积小、不易固定、低温时间维持短等缺点。为此,急诊外科护理团队对冰袋进行创新改良后,袋体柔软易于固定能充分与体表接触,适合不同部位骨折患者,还能延长冰袋低温持续时间,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患者安全舒适,止痛效果佳。在冰袋固定袋外面套塑封袋,也能避免交叉感染。

特色三:便民服务箱:小物件,大温暖
在节奏紧张、充满焦虑的急诊外科病区,一个精心准备的便民服务箱仿佛一片“绿洲”,虽不起眼,却能为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慰藉。


特色四:引流管二次固定,安全再升级
对于携带引流管的患者,急诊外科护理团队推行“引流管二次固定”方法。双重固定确保管路安全,预防或减少管道滑脱。




三、【精神医学科·一科一品】:以心为炬,以乐为桥,点亮患者康复之路
特色一:趣味互动,唤醒活力
“杯”水传情,快乐“乒”搏:桌上依次摆放加满水的水杯,患者需要平稳地将乒乓球从第一个杯子吹到最后一个。小小的挑战不仅锻炼了肺活量,更让大家在“小心吹,别洒啦”的互相提醒中,笑作一团。

气球砰砰,烦恼空空:多人组队的踩气球游戏最是热闹。随着“砰砰”的声响,患者们追跑躲闪,平日里的焦虑与压抑仿佛也随着气球的破裂烟消云散,只剩下纯粹的快乐。

桌面竞技,默契升温:打扑克、下象棋……这些简单的桌面游戏,成了患者们交流的媒介。在出牌、落子间,他们学会了沟通策略,也慢慢打开了话匣子,病房里的氛围愈发融洽。

特色二:运动疗愈,释放自我
运动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舒展,更是心理的释放。篮球场上,患者组队传球、投篮,团队凝聚力在奔跑中悄然增强;乒乓球桌前,你来我往的回合充满乐趣。


特色三:暖心仪式,守护美好
对于精神科患者而言,被记住、被重视是治愈的重要一环。病房里简单却温馨的生日会上,患者们眼中满是惊喜与感动。这一刻,病房不再是冰冷的治疗场所,而是充满爱的“第二个家”。

泌阳县人民医院急救电话
0396--7916120
供 稿:护理部
编 辑:宣传科
(网络图片,若侵权,请联系删除)